台童腸道壞菌 多日本15倍

便秘腸炎風險增 醫︰多喝水少吃肉

2014年05月30日【邱俊吉╱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根據台灣一項跨國研究發現,台灣八到十歲學童的腸道健康,和日本、中國、泰國等亞洲國家相較雖屬中段班,但若與排名最佳的日本相比,我學童腸道內的好菌數僅及日童的兩成,壞菌數卻比日童高出十五倍;醫師說,學童腸道健康反映當地成人的腸道狀況,顯示國人的腸道健康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蔡英傑昨公布研究成果,其領導的研究團隊於二○一一年,收集台灣、中國、日本、泰國、印尼等五國、十城巿,總計三百一十九名八至十歲學童的糞便資料,檢驗其腸道菌的DNA,發現台灣台中巿和台北巿學童的腸道內好菌數量在受測城巿中分排第四和第五名,壞菌數量則分居第六及第八名,至於好菌最多、壞菌最少的首位均由日本東京拿下。 

 

蔬果攝取量不足

蔡英傑說,要分析腸道是否健康,關鍵在兩種腸道菌,一是好菌指標「雙歧桿菌」(俗稱比菲德氏菌),二是壞菌指標「梭狀芽孢桿菌」,前者分解纖維能力最強,當人吃下蔬果,此菌會快速助腸道消化、順利解便;後者壞在不會分解纖維,不僅無法幫助排便,且毒性最強,為腸道發炎主因;因此體內雙歧桿菌少、梭狀芽孢桿菌多就易便秘、提高腸炎風險。蔡英傑說:「台灣學童整體的腸道健康算中段班,但比起日本差滿遠。」
數據顯示,台童腸道內的好菌量平均僅日童的兩成多,壞菌量卻高出十五倍。為何如此?蔡英傑說,暫無定論,推測應是台灣的整體飲食環境衛生較差,且蔬果攝取較少。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北巿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說,兒童腸道狀況反映當地成人的腸道狀況;從研究結果看,國人的腸道健康有很大改善空間,因壞菌多就易便秘,日後大腸癌的風險也高。 

 未命名  

 

應定期做大腸鏡

汐止國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說,要改善腸道健康應多喝水、少吃肉,加強纖維攝取,且四十歲以後,應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維持腸道健康 注意事項

◎多喝水,少吃紅肉,多攝取蔬果與全穀、根莖類等高纖食
◎進食應細嚼慢嚥,以免大塊食物進入胃腸,增加消化道負擔
◎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每周至少3次
◎若纖維攝取不足,可補充優酪乳等低脂乳品,提高腸道內好菌量,因好菌能加速分解纖維
◎若沒有大腸癌家族史,建議滿40歲後每3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若有家族史但無大腸瘜肉,40歲後每2年做1次大腸鏡;若有家族史且已有大腸瘜肉,40歲後應每年做大腸鏡
資料來源:賴基銘醫師、楊瑞能醫師

報導來源:台童腸道壞菌 多日本15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富霖 的頭像
    富霖

    富霖生技

    富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